目前分類:道統源流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天元寶宮由現今寶光元德領導唐前人和勇所創,唐前人大德於一九五八年求道,求道後精進­不懈、戮力奉獻道場,三年以後領受天命為點傳師,時年方二十二歲。
一九七三年,唐前人大德到台南開荒,在博愛路開設「明心國術健身院」,一樓為健身院,­二樓設跆拳道館,三樓為國術館,由樞紐安設佛堂並賜名「天元」,佛堂一設,不少有緣道­親紛紛加入修辦,道務日益宏展。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明上帝』:
明其本,克明峻德修滿圓; 十全十美無所漏,圓滿無餘現光鮮。
⋯⋯
『諸天神聖』:
體用備,一本萬殊化大千; 誠意正心乃首要,五常持守立中端。

『彌勒祖師』:
乃慈也,大仁大慈救迷頑; 慈光普照諸塵惑,一塵不染明寸田。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禮敬仙佛 - 獻香禮的意涵

吳金全

一、 前言

1. 禮敬諸佛為普賢十願中的第一願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道歷程

一、前言

身為一位白陽修士應體認、關心道場之大事,能知能傳,使得你我都能緬懷過去前賢們拋家捨業、為道犧牲奉獻、倍極辛勞的開道歷程。

二、近代開道歷程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十四代祖師姚鶴天明師

 

姚鶴天十四祖道號明池,乃瑤池全金母化身,生於清朝正月初五日子時,山西省太原府人氏,祖上七代持齋好善,因此上帝屢次驚告,這夜夢中云:明日在大門外設供桌,排全供,對正南方迎接天命。翌日是時由正南方,來一位金神,站立桌前,口中大喊三聲,快接天命,姚祖猛擡頭,只見金色道人,左手執竹杆,上頂天,下着地,右手提着乾坤袋,祖遂跪下,接受天命,道人忽然不見,於是上帝明交天命也。

姚祖傳道數年,收下二位義女,素陽,素玉二個賢徒,最後天命交與王祖,接授執掌道脈。道光二十三年(西元1843年),河圖出現,上天慈命設立沙盤。五行十地,憑乩取全。其十三祖以後,天命實暗傳於姚祖。其時魔子興行,爭奪天盤。姚祖歸空後,道統自此以混,下傳王祖覺一,仍是暗授,道統益亂。 

 

第十五代祖師王覺一明師

王覺一十五代祖姓王諱希孟,道號覺一,原籍青州益都縣,城東北八里闕家庄,乃水精子化身,名北海老人。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分享: 7Headlines facebook PLURK twitter 
 

 

第十三代祖師楊還虛明師、徐還無明師及十三代祖時之五行老祖

楊還虛十三代祖道號守一,乃南海古佛化身,清朝嘉慶元年七月二十三日,降生於四川成都府,新都縣人氏,歷代善根深厚,素性喜閱丹經,自遇袁祖之後,道心真切,屢考不退,才得袁祖傳授金線大道,佛門心法,依法行持,誠一不二。及後袁祖欲將道脈授與楊祖執掌,怕不能頂災頂劫,時常哭泣不止,楊祖會意即跪地上,請問祖師,怕後學不能替眾頂災頂劫乎?袁祖點頭曰:然。楊祖曰:後學至死無怨。

袁祖見其真心,時值道光六年,丙戌正月二十七日呈奏三天,令嗣祖位,以後道闡嘉楊,開化渝域,教導群賢,不辭勞苦而辧道場,奈眾生累劫孽重,信道開示寃鬼,哭訴陰曹。

楊祖思替眾生頂災消孽,頻遭風波,考懲不改,普渡之志不移,戊子年皇風陡起,考魔頻來,祖避不及,身藏黃木桶內,而兵革下刺,暗有神力護持,幸未喪命,將祖之衣裳刺有一百零八個孔,三大憲眾官長審訊楊祖,隨問答,將三教至理說得長官默默無言,只以聚眾二字問罪收監,受苦不嗔。尚將收圓道情,達知眾賢,協力普渡,祖立有鐵面八條,選取佛任,故慶祝表云:

開頂保一百零八之盤,分二十四佛執之位,慈航大開,賢良由此出現,慧門大展,普渡是此昭明。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 7Headlines facebook PLURK twitter 
 

 

第七代祖師白玉蟾居士及馬端陽居士

白玉蟾七祖號白衣居士,字如晦,號晦琼子,乃南嶽大帝化身,三月十四日降生於粵東曹溪人氏。按奉天承運普度收圓,正宗道統寶鑑之記載,六祖慧能承授至道心法及衣鉢後。

五祖告曰:「昔日達摩祖師見神光求法心切,悞去左膀,故傳此衣鉢為信證,代代相承,但今衣鉢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鉢,命如縣絲,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證,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汝緣在南,速去,恐人害汝。」

慧能即去,後數百惡人尋追,欲奪衣鉢,幸遇白玉蟾在彼犁田,田中救祖接授衣鉢,迎祖隱於家中供養三載,敬而無失。玉蟾素性好道,曾與馬端陽情投意合,馬常至白家往來,此時馬氏幸得參見六祖,六祖見其德慧雙佳,善根甚是深厚,明心見性有天緣湊合,實屬載道之器,遂將密法傳與白馬二人,為第七代祖師,承其兩儀道統。囑以火宅修煉,禁渡僧尼,俗云:「願度俗家千千萬,不度出家半個僧」。及後開化江西,盧山啓教說法渡眾,布置一百零八個靜室。

白玉蟾祖師後封紫清真人。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東方後十八代之金線傳遞

嘗思性根命蒂,道有體用,木本同源。無極以生太極,老君分性而化釋迦,即先天大道根也。上天降道,救度眾生,度回原靈,此道必有真源真根,脈脈相傳,而修道者亦必循規蹈矩,有始有終,追隨金線而不斷,倘欲早成佛而生貪品爭果,走入歧途,自斷金線,要成道便難,老祖師說:「金線一斷,保命難」。金線大道,釋迦佛一脈流傳,世世承接其統,代代仔肩其緒耳。夫釋迦訪明師至東梁山,拜見燃燈,講道十三日,語下徹悟,始明萬法歸一,至善之道,遂歸西方興教,始至舍衛國,大開法門,覺悟眾生,闡道說法。首將佛法付囑摩訶迦葉尊者,為第一代祖師,續傳至第二十八代菩提達摩尊者,為西天二十八心印之祖,而後奉西天佛令東來中土,為東方第一代祖師,此謂禪宗來源。

禪宗 初祖為菩提達摩,印度人,於梁武時至中國。達摩傳慧可為二祖,慧可傳僧璨為三祖,道信為四祖,弘忍為五祖,五祖後禪宗分為南北兩派,南頓北漸,北派的宗師為神秀,南派的宗師為慧能,南派禪宗乃為禪宗的正統,即有頓悟成佛之說。所謂漸悟頓悟之分,在於漸悟尚靠積學,用漸修的工夫,累積前代之學,慢慢去領悟;頓悟則一悟即得,不借學而立地成佛。所以慧能教人,不用求淨土,淨土祇在你心中;不用坐禪,見你本性即是禪;不用修功德,見性是功,平等是德。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此禪宗於佛教經典之教以外,另闢了以心傳心,不立文字之法,人人自有佛性,祇須求諸自身,即可悟道成佛,不必向外馳求。而且此種見性悟道的境界,是一種神秘的境界,必須人身親自體驗,非知識之研究可以求得。是心性的講求,不靠寺院,不靠佛像,不靠經典,不靠一切形成儀節,頓悟成佛。正是佛門心法。

 

第一代祖師達摩尊者

第一代祖師達摩姓剎利帝佛,亦作達磨,具名菩提達摩,譯曰覺法或道法。原名菩提多羅,乃胡成古佛化身,十月初五日降生於西域南印度國,秀枝國王第三太子,自幼佛性不昧,不戀王位,看破榮華,從般若多羅尊者修行,尊者要試達摩的智慧,便問他道:「諸物之中,何為最高?」達摩曰:「人我為高。」又問:「諸物之中,何為最大?」達摩曰:「法性為大。」尊者嘆賞,更許他為法器。說他於諸法,已得通量,賜名達摩,意為通大,乃高僧名,禪宗東土之初祖,唐代宗時諡曰圓覺禪師。從此出家,是為印度第二十八代祖師,在印度弘法六十四年,並遵照其師湼槃時的咐囑:「於我滅度後,汝可到東方中土去,以開佛法渡世。」於是東渡,泛海至廣州,時為南北朝時,梁武帝晉通元年﹝西元五二O年﹞九日二十一日。

早於中國戰國時,孟子歸天而大道墜,心法失傳,因中土道統久廢無承繼,派選西方二十八祖菩提尊者,東渡承繼中土道統,傳真空妙用,不用文字渡人立功,只以口傳心印以接原良。欲將大道傳授武帝,因梁武帝自持一切佈施、善事,以為功德無量,惜語不契,亦無意度神光,便隱於河南府,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凡九年,三千功圓八百果滿之日,脫化歸西,圓寂後葬於熊耳山定林寺。後付法及袈裟於慧可﹝神光二祖﹞,將道統傳於神光執掌。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方前十八代祖師簡圖

 

東方前十八代祖師簡圖

時期

階級

朝代

道祖

青陽時期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