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性、心、身  (濟公活佛慈訓) II

拋開枷鎖的起點我相
人啊,在三十歲以前是睡不醒,三十歲以後呢,是睡不著,為什麼?因枷鎖太重了。人不需要出家,但卻必須修行。談到修行你們就會想到四個字,哪四個字?「四大皆空」是不是?空在哪裡?拋家舍業嗎?拋哪個家?要醒醒呀,是拋那個木字旁﹒枷銷的「枷」啊!
不是出家才叫作修行,也不是去閉關才叫修行。人不要自閉,但必須要修行,才能夠淡化七情六欲,拋開這些煩惱,這些束縛。
舍哪個業呀?舍掉事業嗎?拋家舍業,是舍掉心中無形的那個杪跟那個業,不是你包袱款款(台語)到廟裡去,那一種的「拋家舍業」啊!每一個人都必須要「拋枷舍業」,才能得到一個自由之身。人為什麼不自由?因為追求太多外在不實在的東西了,明明知道世間無情﹒但是又不舍得把它拋開。你們又不肯睜開眼睛,看看這個世界,看看真理,而願意被這些不實在的世間把你給束縛住!徒兒們是真的願意被這些枷鎖把你給鎖住嗎?如果願意,那麼你就永遠活在痛苦煩惱之中了。徒兒們,醒一醒啊!醒一醒來看看哪個是其?哪個是假呀!
你們每一個人都身受著天恩師德的庇蔭,徒兒們,有沒有感受到呢?還是整天以抱怨的心、埋怨的心,去埋怨這世間,埋怨你們的父母,埋怨所有的親朋好友?
這全因你們的心無法正,而不正的心倒底是哪一個在作怪呢?當你煩惱起來的時候,當你的嗔心、恨心起來的時候,你應該用你最清靜的那一點去降服它,去問問你自己守中了沒有?守住那一點了沒有?人為什麼含六道輪回不息?是不是都以「我相」為中心,我相產生人相,人相產生眾生相,再產生壽者相。所以呢,人生的架構都是由這個點開始的。那麼,如果今天這一點拿開了,這個架構還存不存在?所以,你只要把這一點拿開,去除掉我相,再來的那些就不存在了。徒啊!為師有沒有幫你把這一點給點開了呢?那點開了以後,你自己要怎麼做呢?人為什麼會痛苦呢?因為人會執著一切的事情,會記住一切的煩惱,記住一切的恨、一切的不愉快﹒而忘了清靜的本性,所以人會活得痛苦,活得不自在!
世間是一個多欲的、煩惱的娑婆世界,有是非、有煩惱,這種種便構成了一個娑婆世界。而其實這個煩惱的娑婆是從哪裡延伸出來的呢?都是從心引伸出來的,是不是?所以想要超脫這個六道輪回,就得解脫這一切。那麼,要從哪裡下手呢?當然就是從「那裡」嘍!
希望大家能多去悟一悟,不管講的能無法契入你們的心,希望你們都能用心去體悟。你們求道也多年了,也辦了那麼多,但是,如果沒用心去體悟你們的本性的話,那還是在周邊罷了!要知道,功德是無法夠該你們超生了死的,只能夠幫你減少業力而已。
如果徒兒們無法夠真正透視你們的那一點,那麼,還是在束縛、有為之中,仍然是落入「有為法」。所以,徒兒們就含經常覺得做得很辛苦,倉認為自己犧牲奉獻那麼多,於是,內心就充滿了無數的不平;如果你今天是一個知名妁講師,那你就會以你的標準去解析別人能無法得到解脫,能無法得到智慧,你就會產生那麼一個執著;有了執著接著就會產生情高、我慢,這就是落在有為之中。記得啊!要解析別人之前先解析自己,你自己回到了最頂點了嗎?上面還有沒有更高的?要不要再繼續往上爬呢?

學習放下才看清自已
徒啊!要小心別人把你捧得高高的,小心贊美都落在你身上。當你得到了贊美,當別人把你捧得高高的,那你就要更小心、更謙虛了,這樣,你才不會被這些假相給騙了,也才不會害了你自己。

每一個人都在追求贊美,是不是?但是,如果你無法除掉愩高、我慢的心,你就會有所分別;心起了分別﹒就成了對待﹒你就會認為我今天是怎麼樣的一個地位,大家都必須聽我的;辦起事情來如果還有這種對待的話,那一切的是非就會由此產生了。
要知道,修道到最後要傳回低處﹒因為道就在低處。當然,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步步高升,但是你在步步高升當中,如果腳步不穩,修道不修心,又不回光返照,那就如同打電腦一樣,速度雖很快,但錯字卻一大堆。所以你今天就算爬得很快,一下子人家把你稱為講師,稱你為什麼「師」的,但實際上你一點也不扎實,因為不扎實,所以在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之下,總是有一些缺點遲早會讓人看到的,那就危險了。
所以為師希望徒兒們,修道一定要從心下手,而「心」要從「性」出發,才能平衡這個不定的心。徒兒們千萬不要帶著凡夫的心去解析別人,也不要帶著這個「血心」去記住一切不幹淨的東西、不愉快的事情,應該帶著「清淨心」去處理事情;帶著「慈悲心」去成全一切的好事,去渡化一切的眾生;帶著「喜舍的心」去關懷別人,離開一切的對立。

為師希望你們對於道場的倫理,要建立得健全一點。點傳師應該有點傳師約風范,講師有講師的風范,那麼你們也應該有一個榜樣,這樣,才能建立一個修道家囿。縱然你們的修道過程,每一個人都在犧牲奉獻,每一個人都是勤儉的,都是辛苦的;但,如果仍在人心的分別上起對待、起紛爭,那真的是永遠都找不到「道」了!
徒兒們到佛堂是不是想找到清靜?既然是這樣,那麼,你們到佛堂就必須把所有的妄念都放下來,澄清一下你自己。因為人啊,只有時時的澄清自己,才能夠看清自己,否則,就不曉得自己到底是走在什麼路上,對自己便沒有一個肯定。
一年一年地過去了,徒兒們有沒有想一想在這一年當中,你們到底做了多少?進步了多少?如果徒兒們從來都沒想過這些的話,那對自己的修道課程,又該如何做個交待呢?
所以,每一個人都要了解,修道的路途是坎坷的、起復不定的。路途既然坎坷,那又該怎麼樣來平服這一條路呢?要怎麼樣才能走完這一條路呢?是不是要先平衡這一顆心啊?所以時時要修心、要調心,當你有忿怒、不平的時候,你要能調伏這一顆心,時時把它調在最中間的那一點,知道嗎?

從心的小同走向身的大同
為師說來說去,生死還得自己了,真的是生死自己了啊!別人沒辦法替你了,只要問問你的心了了沒有,就知道你將來成不成佛,就知道你將來能無法證果啊!你們在凡間,蘋果吃了那麼多,將來回天能無法成就一個果位啊?這得問問你的三心,問問你釣四相正了沒有便知道!所以,徒啊!如果遇到逆境,記得!千萬要穩住,不要起了埋怨之心,應該調一調自己的收音機。要怎麼樣才能把宅調得沒有電波來干擾呢?徒兒們看看,現今的社合是一個混亂的時代,要怎樣才能夠得到快樂?要怎樣才能得到安祥?那就是內心要平實、平淡、平凡。講來講去就是最平的那一點,所以要找到一個和平的世界,還是要從內心搜尋起。外面的世界很動蕩,知果你們的內心也跟著動蕩的話,那娑婆世界真的就跟著動蕩不安了。當外面的世界動蕩不安時,你就應該往內心去找一個和平的世界,那麼外在的這些就跟你沒有關係了!天時到了末後,一切該算的都要算,善惡要分班,玉石要分判。那麼,徒兒也要問問自己,你內心的善惡分班了沒有?你的善念,你的邪念,分班了沒有?是善多還是邪多?善多就是佛,邪多就是魔。人世間也是一樣,當善人多惡人少時,戰爭就起不來了,你內心的和平聲多於戰爭之聲時,那就和平了。說起來戰爭與和平全來自一個理念,外面的戰爭你們無法去扭轉它,但至少徒兒們應該為自己的內心塑造一個和平、理性的世界,對不對?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應該和平,應該安祥,應該理性。你們都是已求道的人了,雖然還稱不上是高僧,但至少也是一個小和尚,小和尚是不是天天在念經?念的是有口無心,是不是?小和尚啊,該做個時代的天使,平一平自己內心的世界,降服一下你們的妄念,莫讓妄念紛飛。這已是一個百音吵雜的世界了,如果你還妄念紛飛,那就真的找不到一刻的寧靜了。所以說,想達到世界大同,就得在大同還未來臨之前就先「小同」。那麼,小同從哪裡開始呀?從自己開始。所以為師希望賢徒們能先找到一個小小的和平世界,不要讓外面的這些動蕩不安干擾到你們,然後再由你們一股一股和平的力量,來影響外面的世局。希望徒兒們都能夠保持這一顯慈悲心、喜舍心,去造成一股善氣,如此,才能夠減少一分的戰爭、一分的災害,知道嗎?


從戒律收束身心
到了這時候人心惶惶,任你黃金萬兩也無法為你帶來一些什麼快樂,是不是?這時候是日頭赤炎炎,隨人顧生命(台語),還是性命要緊。到了真正事到臨頭的時候,外在的這些金錢,你們才會發現是虛假的、是身外物,是不是?

所以,能夠識透虛假,借用這些假相來啟發你的智慧,帶動你的修行動力,那也是一件好事。有時不好的並不是壞,有壞才有好,有戰爭才會顯出和平的重要,有痛苦你們才會覺得幸福的可貴。所以,磨、磨、磨﹒磨到極點﹒痛苦到極點﹒煩惱才會變成菩提。徒兒啊!不要怕這些煩惱,也不要怕這些苦痛,這是在造就你們,使你們證得一個無上果位的一個過程,這個時候徒兒們應該好好地悟一悟,好好地去力行一番,發出你們至誠的心,來行無上大道才是。
求道,既然已求了一條光明大道,再來就得看你們能無法依循著這條光明大道,去開創美好的前程了。所以,現今你們所要做的是渡己渡人的工作,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先渡脫自己的煩惱。煩惱若去不掉,那麼,你渡別人也是虛假的,你所講出來的也只不過是藉著名人的話、聖賢的話,在教訓別人而已;若能身體力行做出來,那才是真正屬於你自己的東西。如果你無法做到,卻又講得天花亂墜,那就不只是在訓別人而已,並且會有危險。比如:你有一分的能力講三分,那你就有二分的危險。所以做事一定要懷著謙虛、懷著慚愧不足的心,來調伏自己、降服自己。
道場的倫理非常的可貴,你們生生世世都會結緣,但是所結的不一定是善緣,所以這個倫理你們要好好地把它發揚出來,把這種道場的精神、道場的倫理好好的發揚出去,代表無上大法的可貴,懂嗎?徒啊!千萬不要一天過一天,又一點也不像神仙。修這就是要步入神仙的境地,用心去體會,慢慢地去效聖法貿﹒而不是天天隨著這個流程,日子就一天天地流逝了。
徒兒們在佛前所立的願,無非是輔助說明你們將來在彌勒佛還沒下世、還沒見佛之前,先透過修行辦道,以便為將來鋪一條路,並做一番見證。在末後這個時刻,徒兒們能夠聞法、得道,這全是你們累世所修積的,千萬不要抱著一種隨緣而過、隨時而過的心態,應該要好好地體悟一番,好好地立願了願。最重要的,高慢的心要降服,如果連這一點你們都做不到的話﹒那麼﹒你們的修行永遠是在周邊繞﹒若無法夠舍掉那些心,也就永遠無法真正體會出「悟道」的喜悅了。
說到修心嘛!你們摸也摸不著,不過內外一定要合一,當你們還無法「以覺為師」的時候,還是須要靠一些「戒」來約束自己。一講到五戒,你們就會覺得更束縛,說不定就不敢來佛堂了,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會不會啊?一個修行人就是時時要謹慎自己,無法夠讓自己太過方便。你們都很聰明,都會自認為這個可以,那個不可以,自己都令作佛來定戒律了,是嗎?你們隨便的,自己就開方便,開方便到最後就變成下流了。所以,你們既然進入了修行,戒律就一定要了解、要遵守。打個比喻,自殺有沒有罪啊?什麼罪?只是不孝而已嗎?人有沒有權力自殺啊?自殺有沒有犯到殺戒呢?人們都以為我沒有殺別人,我沒有殺眾生,沒有殺那些動物,就是不犯殺戒,要知道殺自己也犯到了殺戒;因為人身是離成佛最近的一個階段,有人身你才有機會修行證佛,如果你沒有人身,那麼你離成佛的階段就遠了。所以六道之中,人道是最可貴的,天道、阿修羅道不見得就能夠成佛;因此,有了這個肉身,就得要好好地去愛惜它,甚至於借假修真。有人說:「我不殺別人,但是我有權利殺我自己。」錯誤!錯誤!這也犯到殺戒了!
希望你們都能夠了解!戒律,最重要的是要讓你們能夠解脫,而不是要增加束縛。就像佛規一樣,你們認為佛規很束縛是不是?佛規就像佛所定的戒律一樣。「戒」是用來攝心用的,就跟線一樣,你若超出線外,就是犯了規。所以大家不要把戒律想成是一種束縛,其實它能夠讓你減少放縱的心、不致隨心所欲的犯錯!
人要控制自己的心,要怎樣控制呢?不要隨心所欲。如果你放縱你的欲望,那麼心念就隨著欲望、妄念紛飛,那就收不回來了。戒律可以輔助說明收束你的心,約束你約行,減少你們一些錯誤的觀念與行為。所以有時候,你們對事情的判斷觀念若不正確,就必須要藉著種種的戒律來約束,幫助你們減少超出界線。
你們在佛堂的時候個個都是乖乖牌,但是出去了以後不見得仍是乖乖牌,可能就變成另外一個世界的人了,無法約束自己的心,也就無法控制自己的行,是不是?無法控制自己的行,你就會胡作非為。當然,大錯是不會,但是內心裡面點點滴滴的小錯,有沒有呢?人的「業」從哪裡來啊?就是從那點點滴滴的「念頭」而來的。所以舍業舍業,要從哪裡舍起?就是要拾掉那心中的點點滴滴啊!看到一點,就須要去掉一點。用什麼來去掉呢?要用關老爺的那一支青龍偃月刀,還是用老師的扇子來掃啊?嗯?要用智慧啊!如果沒有智慧,就是一個愚、一個痴。修道無非是要證你們見到原本的那個智慧,原本的那個佛性,原本的如來,使你們每一個人都回覆原來的自己,該你們的如來自性常住在握,常住你心!


修持的入手誠敬信
徒兒們天天拜觀音菩薩,有沒有觀音菩薩那種巨集誓大願啊?徒兒們想想,修行要由哪裡入手呢?是不是由「至誠」入手?由誡發出「敬」,再由敬產生「信」,由「誠、敬、信」這樣來入手呢!

徒啊,你們能夠發出至誠的心,對道永遠始終如一嗎?你們是怎麼樣一個誠法呢?是至誠也好,還是石沉也好,為師所看的每一個徒兒的那個誠,都是虛虛擬的誠,是不是啊?來做一點事情,就要跟仙佛算帳的那種誠。今天你布施了多少,你渡了多少人,你講了幾堂課,你做了幾場秀,都執相執名,是不是?你們都無法用那個「無為」之誠來行善。
行善的最高超、最神聖處就是「無為」之善!由「至誠」才能夠自然地產生「敬」。譬如你今天雖能夠對為師敬,但是你能夠對一個可憐的人、對一個跟你不相干的人也同樣地產生尊敬的心嗎?天下最有心的人是誰?觀世音菩薩啊!他對每一個眾生都尊敬,視眾生如父母、知自己的子女阿!
假設你家失火了,那麼你會先救你自己的兒子,還是先救別人的兒子?還有,如果是點傳師在你家,你會先救誰?好,你能夠對點傳師產生敬,那你也能夠對那個在路邊流著口水、流著鼻涕的老太婆也產生敬意嗎?恐怕就有折扣了,是不是?
再來,你們能夠對你自己所發的願產生信心嗎?徒兒們若能夠對仙佛所說的,始終如一地如法修行,將來就能夠回到無極理天、超生了死。徒啊!你們能夠對這些話產生信念嗎?同時是不是也能夠對講師跟你們所講的:「只要好好的修行,九玄七祖都能沾光」也產生信心呢?
再回想當初引保師渡你的時候,跟你說求道有多好、多好,你當時有這個信心嗎?所以,今天要你們拿出的這個信是「堅信不移」的信,對佛的話、你們的願﹒以及對所有的經典,你們都必須要產生信念,才能信受奉行。
十條大願的第一條是什麼?誠心抱守,徒兒們有沒有守住呢?第一條的誠心抱守是守住道,守住你還顆善心,守住你這顆誠心,守住你清靜的念頭,再來才能夠實心修煉、懺悔。你有了這個敬,才有辦法真正腳踏實地去做,然後才會產生信心,才不致虛心假意,才不會退縮不前,是不是?所以誠、敬、信﹒等於是讓你們守住十條大願的最佳信條。
記住啊!記住為師的話,修道要誠、要敬、要信。你們若沒有半途退縮信心,那就不怕魔考了。

轉欲望為願力
徒兒們在家裡的那副德性是什麼樣子啊?為師我很清楚,你們是騙不了的。所以,人啊!就是很虛虛擬,每一個眾生都是夸大其詞,只是在佛的面前絕對不敢,但是在人的面前什麼都敢。政治家也好,教育家也好,生意人也好,到處都可以看到夸大其詞的面具,因為他不夸大其詞,他就不會被對方接受,是不是?生意人也好,電視廣告也好,青年男女也是一樣,好像沒有講到那樣死去活來的話,就不會被對方接受似的。所以,凡夫都比對喜歡生活在虛虛擬當中去粉飾自己;同時,也喜歡被粉飾過的束西,就像女孩子喜歡化粉飾自己,男孩子喜歡聽那些不實在的話,喜歡有成就感,是不是?這就是眾生的心態、凡夫的心態。

今天大家既然要修道﹒就一定要去掉外殼這層的虛虛擬,實實在在的去做人﹒青年男女也要用實在的心去交往。為師並不是說修道人就無法做凡人的事,而是說,合理的欲望沒有錯,但如果欲望它是自私、傷人的話﹒那麼「成功」就是錯誤的累積﹒就是罪過了;所以合理的欲望本身沒有錯,但是欲望一定要切實而不傷害他人,欲望是推動社會的一個原動力,但是如果你把它丑化了、行偏了,那就變成罪了。
你們要渡人,你們要講道理講課,那也是一種欲望,是不是?你們希望更多的人來求道,這也是一種欲望;仙佛希望你們都能夠成佛,這也是一種欲望;你們每一個人都希望坐著蓮花,這也是一個欲望。欲望用在合理的地方,它也是好的,並不是一個罪過,所以不要把欲望給丑化了。

化掉我執多做善解
任何事情就看你們用什麼心態去做,你要勸化人就一定要先為對方著想,這件事情人家會這麼做,一定有他的理由存在,一定有他的道理,你們得要先去為對方著想,然後再去勸化別人,去規勸、解析,這樣才不會去傷到別人的自尊,懂嗎?不要一開始就用那種自我的觀念去解析別人,那就令在無意中傷到別人的自尊。所以,你們的心態一定要健康,如果用了一個不健康的心態去處理事情,這事情一定會出毛病的。
眾生的心態就是如此,分別、對待、挑剔,所以時常在講話當中便傷到別人。徒啊!既要修道,挑剔別人的這種心態就一定要調整才行啊!如果你們每一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做善事」,就如同電腦時時都在送這些好的檔案進去,心善面就善,那你們就不須要再去算命了,對不對?算命對真正在修行的人來說是不準確的,因為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所以你們也不必要去找那些算命的替你們算,只要問問你自己的心態改變了沒有?問問你的脾氣毛病改變了沒有?問問你自己的一些習性舍了沒有?凡事問你自己的心就好了,不要去問別人,問別人就很容易產生一種執著。所以,只要你們真心修煉、真功實善,為師相信每一個人絕對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徒兒們千萬不要受這些所束縛。

現今外面算命的能大行其道,那全因眾生的無知,就是因為你們無法夠把握住你們自己的那個善念,無法夠平衡自己的心態,所以常常會覺得「迷惑」,如此就六道輪回永不息了。
所以,為師希望你們站在高位的,能夠去除以自己為中心的那點無明。別人對你的贊嘆,那只是外在,只是短暫的,騙騙你們高興而已;同樣地,學問也是短暫,騙騙你們高與而已。不過,水果能夠把你那個歡喜心騙出來,也讓別人歡喜,那也不錯!所以,當別人贊嘆你的時候,你更要謙虛﹒千萬不要被這些贊嘆,被這些外來的音聲。把你給寵壞了,變得沾沾自喜﹒然後所有的事情就都以自己為中心﹒我執、無明便隨之而起。
人啊,就是如此,無法站得太高,但是也無法夠把自己看得太低、貶得太低。要懂得降服自己高傲的心,提升自己的道德心,不要老是想要去改變別人。記住為師的話,別人要如何做,有人家的道理存在,你要試著去了解別人為什麼要這麼做,試著去關懷別人,不要老想去改變別人,若是你改變不了別人,到頭來反而會使自己產生痛苦,所以眾生就是最會自己製造痛苦的動物,徒兒們說是不是呢?

恩師臨行的叮嚀
希望徒兒們有班就要參加,如果為師的長篇大論中能夠有一兩句讓你們解脫的話,那就已經夠了。所以,你們不要想:「這次老師沒有來講什麼!」知果下一次為師講了,你卻沒有來,那豈不是錯過了嗎?徒啊!可不要去預先設想:「今天會是哪位仙佛來?會講些什麼?」不要抱著這種心態,你們只要抱著一顆誠心、盡心,不管是哪位仙佛臨壇,即使沒有仙佛臨壇,只是講師開示,你們一樣要誠心敬意地聆聽。聽過頑石點頭的故事嗎?連石頭聽法都能夠聽到點頭,難道,徒兒們會是頑石嗎?

要知道,聽法也能夠讓你們種下很多的善因緣,不要老是覺得上課很煩、很乏味,也不要覺得無奈,每一句不管是白話也好,是經論也好,都是大家發自真誠的付出,都是送給你們的金玉良言,都是對你們的一份真心關懷。希望徒兒們都能夠把心融會在道場裡,即使你們感覺沒有受益,但是你們至少也發出了那個誠心,也獻出了你們那份「誠」出來了,是不是?誠於中才能形於外,徒兒們若是光誠於中,但是你沒有形於外,這個誠會是什麼樣的誠呢?是成了一半,是不是?所以誠要真誠,願要真願。
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要好好地用功修持你們的心,用你們的自性去調服自己的心。記住,為師時時都會問候徒兒,平安不平安,希望徒兒們時時都能夠切實地去力行,更願徒的平安是內心能踏實的平和與安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