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性理真銓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活佛師尊慈訓--三身四智
何謂智?智就是本性,所謂迷者為識,悟者為智。
人有八識,就是八迷,能清除八識,就叫做智。
智有幾種?
佛說有三身四智,所謂化八識而成三身,束三身而成四智。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佛恩師慈語

心的本體是什麼?  性的本體又是什麼?⋯⋯

怎樣才可以能達到明心見性?


這是一個真心修辦道的人,都應該問的問題,也是所有諸佛都沒辦法

回答的問題。

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諸佛菩薩久證菩提,早已明心見性,

為什麼没辦法回答?道是無形無相,心性是非語言文字,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貫儀式解說

六祖壇經云:「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覓真佛。」

又云:「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可見人人皆有佛性,

人人皆可以為堯舜,只在有志無志耳。今逢三期末劫,真道普傳,

上天為救渡原人,特命明師降世,傳授「關、訣、印」三寶性理心法,

指點吾人靈性之所在,以及生從何來,死從何處去的真明路,

明示性命雙修之法;果能依法用心修持,以達到內聖外王之境界,

必定以可超生了死,返回無極理天。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冠廷)


        清靜經所有的十五章裡面,我覺得第九章是最難的一章,難在哪裡呢?不是難於理解,而是難於落實。這一段經文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個字,而裡面竟然出現了五個「常」字,這顯示出「常」這個字的重要性,而這個「常」字正是獲致清靜的關鍵之所在,也是最難於落實的地方。若能落實這個常字,即可達致太上老君寫清靜經所要引導人們的最終目標「常清靜」,無時無刻都能夠獲得清靜了。

常是什麼呢?常就是不會改變,時時刻刻維持一定的狀態不會再改變。那麼到底是要維持什麼樣的狀態呢?經文在常的前面加上了一個「真」字,意思就是要維持「真」的狀態,不會跑掉。真是什麼呢?真就是實相,就是氣血原本的樣貌,就是不論胸中氣血如何的動盪起伏,都能夠不讓它攀附一絲一毫的妄知妄見,而能夠時時刻刻維持氣血清真的本貌,不受七情六慾來牽擾,就是這邊所謂的真常,簡言之,就是時時刻刻維持氣血清真的實相。能夠片刻的照見氣血清真的實相,在那當下已經是真了,已經符合清靜經第七章「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的清靜面貌了。但是那只是片刻的覺受,雖然當下你是清靜了,但是下一刻煩惱仍然來襲,那樣還不叫做常,常是要時時刻刻維持這個真,不會再讓它跑掉,才是真常。   
       如果能夠時時刻刻都維持氣血清真的本貌,沒有貪嗔癡愛等情緒攀附在上面,就是真常了。真常有什麼用處呢?真常是拿來應物的,所以才說「真常應物」。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告訴我們,真常不是死寂的,不是坐在那邊一動都不動的,而是在日用倫常中各種動態靜態的境遇下來發生的。在外在環境清靜的時候,在內在氣血也清靜的時候,內心的覺受本來就是清靜的,這每一個人都做得來。我們所做不來的是外在環境動亂的時候,在內在氣血動盪的時候,內心的覺受跟著飄蕩起伏,煩惱罣礙由是而生。所以要檢驗是否真常了,必須要在日用倫常間各種動靜態的情況下來體驗,才有個確實的著落。若能在日用倫常應物的當下,身中氣血隨著外境而動盪起伏的時候,依然能夠維持著氣血清真的實相,沒有攀附任何的貪嗔習性在上面,時時刻刻保持這樣的真知真見,此時就已經是真常了。這種真常的狀態已經符合了大道在人身中自然的運行規律,與自性相吻合,所以說是「真常得性」,其實就是「見性」了,不是片刻的見性,而是永不退轉的見性。

問題是我們如何落實這個常呢?你會說我也想要獲得清靜啊!我也常常提醒自己要時時刻刻返觀實相啊!可是事實上心頭氣血跟著外境起舞的時候,卻是常常忘了觀照啊!這些就是我們的問題所在,其原因不外乎「習性」使然。我們的習性由來已久,已是根深蒂固,具有非常大的慣性,即使你曾經觀照很有所得,在內觀實相之時覺得非常的清靜,但在習性還沒有完全根除之前,它隨時都有再度復發的可能。問題不在於觀照有多深入,觀照深入只是一個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你還必須持續的觀照一段時間,這樣的持續觀照需要多久的時間呢?有人說要養成一個新的習慣,至少需連續二十一天不斷地落實執行,這對於根性不強的習性而言,可能具有相當的效果,但是對於根性強韌的習性而言,可能還是會春風吹又生。我認為最好是參照孔子稱讚顏回的話「三月不違仁」,以連續三個月的持守工夫來養成新的習性,才能建立新習性穩固的基礎。有了這樣的持守功夫,才能產生新的習性,藉以覆蓋舊習性,除去舊習性之根。俗云:「習慣成自然」,等到觀照氣血實相這個新的習性養成之後,外境一有變動,內在氣血感應外境亦隨之起伏動盪,然而此時你就可以很自然的返觀覺照,睹見氣血清真的面貌,而獲得本然的自在清靜。
此外,這三個月的持守工夫最好是立基於經常動盪的狀態下,才能獲得穩固的基礎。如果都是在外境也沒什麼動盪,內在氣血也沒什麼動盪的情況下,那麼即使是六個月,或是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也無法建立穩固的根基。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真正的靜是建立在動上面的,所以說「動者靜之基」。能夠建立在動態上的靜才是真靜,才經得起各種的考驗。所以我們要面對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日用倫常中或許沒有每一天都有大風大浪可以作為我們體驗的課題,那麼如何連續三個月都能夠經常處於動盪的狀態下呢?你得要自己製造出異常的氣血狀態來體驗才行。我認為有二種方法可以製造出很高昂的血氣狀態,便於觀照體驗,一個是「火裡栽蓮」,另一個是「站樁」。我曾經連續體驗火裡栽蓮一個月,收穫非常豐碩,只可惜當時沒想到「三月不違仁」這句話,不然我可能會做三個月。不過,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現在我打算來執行「連續三個月站樁」的體驗,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跟我跳入這個「火坑」?我是非常的歡迎喔!
清靜經這一段經文並不難理解,無需藉助於日常生活事件來彰顯它的義理。但是它卻是最難於落實,也是想要獲致清靜最困難的環節,而其關鍵就在於「習性」,只要養成新的習性,它自自然然就能夠達成,不假用功。問題是習性的養成非日久不能見其功,就像養育一個小孩一樣,絕非一蹴可幾的。而且必須在氣血動盪的情況下來體驗,才得以堅韌穩固,所以要藉著製造出異常的氣血狀態來體驗。為了提醒自己,並與同修前賢共勉,乃作斯文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然師尊慈悲:慈心三昧乃唯心識界

白陽修士所修持的是佛願、天命法門;而一貫道所強調的是天命,若無天命存在

則無殊勝可言。天命就是佛的願力,彌勒佛所修持的是慈心,亦即慈心三昧。

因此,對自己的法門應深入探討,勤加修持,以達心性光明。

佛陀四十九年說法,所講的只有「空」而已,破除我執才能達到空。

而明師一指已然超生,但是接著就要破累世的宿習,去煩惱障,

否則還是不能了生死,還是在輪迴當中流轉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堂的擺設及其含義]

佛燈:佛堂有三盞燈,最上一盞稱母燈,下面兩盞稱兩儀燈或日月燈。

(1)母燈後面牆壁掛有:明明上帝.無量清虛.至尊至聖.三界十方.萬靈真宰(擺中間)

其兩旁有對聯,有寫道統的傳承或是大學、中庸……等等。

⋯⋯

明明上帝-是宇宙萬靈萬物的創始者,是至清、至靜、至靈的主宰者。

這二十個字代表著極大的含意:五教合一【一本散萬殊,萬殊歸一本】

明明上帝指的是基督教;無量清虛指的是道教;至尊至聖指的是儒教;

三界十方指的是佛教;萬靈真宰指的是回教。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佛老師慈悲(了生死)
◎何謂定?定就是禪定,禪定是事之體,以人而言,定就是本體,亦可說人之身體。

  但身體人人有,何以叫做定?人體能在六根涉境中而不隨緣,始得謂之定。

◎何謂「六根涉境不隨緣」呢?人到底是人,在未成正果之前,很難說得六根清淨,

  所以時時有涉境之時,雖涉境萬不可隨緣。思念已經不對,如果再隨緣實行,就完全不入禪定。

⋯⋯

◎要時時用禪理去掣定你的思維,管束住你的行動,方能入定,任何邪魔引誘,

  邪說毀謗,亦不變其旨,不改其宗,不忘其點傳之師,是謂之定。

◎慧呢?是智慧。屬於用,是體之用。何謂慧?「心體俱空,一切鑑照」謂之慧。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內觀習性、習氣

當有一件事發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去看事情發生的情節,不要去評論事情的對錯,

不要去批評事件當中的人,簡單的說就是我們的心不要掉進所發生的事情情節裡面,

這個時候只要靜下來內觀自己對所發生的事情之反應就好了,記住不要起心動念,

這個時候您就會看到自己內在會自動產生很多的想法,甚至祂會引導您去做某些動作,
而這些動作都是違背了您的心意的。

平時我們如果沒有先靜下心來的話,都會直接接受內在的引導而做出一些自己

原本不願意做的動作,通常事後都會覺得很後悔,這個就是前世業障對我們所做的報應,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