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惜日短 愁人知夜長
正恆-蘇誌雄
一、前言:
⋯⋯話說有個孤兒,到律師事務所去聆聽遠房親戚的遺囑。遠房親戚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他留下一筆龐大的遺產給這名孤兒。但遺囑裏頭有個奇怪的叮嚀:自他接受遺產的那一刻起,孤兒將獲得「86,400元」的財產饋贈,供他每天自由享用。當天用不完的資產,將全數收回。隔天,又發另一筆同數的款項,直到這筆基金用完為止。
開始的時候,孤兒小心翼翼地處理。有時,他盡情花費;有時,他眼不見為淨,知足常樂;後來,他習慣了一睜開眼,就有86,400元正等著他去享用,漸漸的,他不再重視。直到有一天,律師發出信件告知:遺產的截止日期,他才驚訝:時日無多。
其實人人都享有這筆遺產,一天共有86,400秒,不管我們怎麼用,一到子夜,時間主人就收回當天的饋贈,然後再給我們下一筆的86,400秒,直到一天我們感嘆時日無多時,那時我們已經浪費了許多寶貴時光了。有人說:「在幻變的生命裡,時間是最大的小偷。」人們對於金錢的開支大多比較留心,但對於時間的支出,卻往往不太在意。法國一家雜誌對人一生時間的支配,曾做過一次調查,調查結果是這樣的:
「站著,30年;睡著,23年;坐著,17年;走著,16年;跑著,1年75天;吃著,7年;看電視,6年;閒聊,5年258天;開車,5年;生氣,4年;做飯,3年195天;穿衣,1年166天;排隊,1年135天;過節,1年75天;喝酒,2年;如廁,195天;刷牙,92天;哭,50天;說「你好」,8天;看時間,3天。」雖然上面的推算和量化分析並不代表每一個人的狀況,但這些數字卻具有醒示效果,人人都擁有時間,但並不是人人都懂得時間管理。你懂得時間的管理,但若沒有善用或把握住好的因緣,終究是一事無成。
二、本文:
因緣的聚散,是時間和空間所交織而成的,比如一張桌子,必須先要種子、空氣、水、陽光長了棵樹,由工人將樹鋸倒,做成材料,再由專業師父把材料經過雕鑿而後才能成為一張桌子,以後年久桌子壞了,必須毀去丟掉,成火成土,一切假象就此成空。人不也是一樣嗎?人由父精母血,受精聚氣,成長於母胎,依母體精血營養滋長,臨盆之後落地-肉體、水-血、火-體溫、風-呼吸,一氣合成而成人了。往生之後本體則又還原回四大假合。一切有形有像的萬物都脫離不開時間和空間這兩條軸線,換句話說,萬物有生滅,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世間的一切事物現象,不論是物理的成、住、壞、空,或是生理的生、老、病、死,或是心理的生、住、異、滅。亦不論是人為的或自然的,凡能夠成為一種現象的,都是由各種必然的因緣聚集而形成的。說透了是由空變有,最後總歸再以有還原到空。由此可知,一切事情,從宇宙到人生,沒有一樣是永恒的,也沒有一樣是值得依戀的。
話又說回來,一切萬事萬物不會無緣無故的生出來,一定有其因果或因緣的存在關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緣要去了。舉例說明:最近穿越時空的問題、時間和空間的關係、因緣聚足的關係、弟弟車禍的例子、仙佛的化身、遁術、保麗龍。
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人生至多三萬六千多個日子,在這有限的生命中,如何去創造有恒呢?就是要把握時間、把握修道因緣,要去行道了道。後學以為我們都有三種東西可以佈施:財、時間、身體。身體最難佈施了,昔日佛陀前世以身飼虎、割肉餵鷹,這是一般人難以做得到的,以現今而言,我們不鼓勵也不必用身體佈施,只要以三施:財施、法施、無畏施就可以了。法施、無畏施就是以自己時間為布施,很多人常把時間花在自己的享樂上,不肯把時間用在利益眾生身上,所以就有聖凡之別。像前人老以前在世時,他老常說:「把一天當三天用」,他老把時間做有效的運用,為的就是要去渡化眾生、服務大眾。所以在不休息菩薩結緣訓中南海古佛慈悲說:「元、亨、利、貞,為萬物宇宙之始、長、遂、成。蓋一切之天地包羅,如日月星辰輪轉無息,如川流涓涓淵遠流長,無老、無終、無休、無息,如菩薩之愿,行慈悲喜捨,無歇、無止、無盡、此乃謂「不休息」也,故而元貞,其信愿行證,堪讚為不休息菩薩也。」無老、無終、無休、無息,就是易經中所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又如論語子罕篇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所以前人老能回歸本位,他老在世就是以恆誠之心,為我們樹立「德」「行」的榜樣,超脫時空的限制,千百億化身,各處顯化。
時空雖可以限制我們的身,但我們的心是不受限制,可惜一般人都不能掌握自己的心,讓自己的心隨波逐流,以至於流浪生死,「行盡世間天下路,唯有修行不誤人」,六祖說:「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我們都已聚足深厚因緣,才能得大道,從今而後更要加緊腳步努力精進,從學修講辦行下工夫,不因時空的障礙,持續向前,讓我們的心境提昇。
三、行道的工夫:
1.修辦要腳踏實地,不可投機取巧:
只要我們遵循聖賢仙佛的腳步走,時間一到,自然水到渠成,孟子說:「揠苗助長」、孔子說:「欲速則不達」都在告示我們,行事不在快速,而在有成效。
2.修道不計較、不比較、不抱怨:
前人慈勉大家不可「三較」,就是三不較:不比較、不計較、不亂叫。不亂叫就是不抱怨。既然我們都是有因緣而來,各有使命的,就不必分你我,見道成道,各人修各人了。
3.認識天時,把握天時:
老師說:「尊重所有道場及眾生的因緣,也珍惜上天為我留給的因緣,盡心的修辦,莫辜負這份六萬年來特殊妁機遇。」又說:「此刻的天時是那麼的危急,眾生都處在大災難中,豈可不好好把握時間,去盡心修辦!還有多少光陰能浪費啊!徒兒啊!天時已不允許你們再懈怠遲延了,應努力精進勿負諸佛的助化和等特恩德。」
4.要發大心愿:
愿大力量大,唯有發宏願才能讓自己的業力消弭。
四、結論:
仙佛本是凡人做,只是凡人心不堅。知而不行,道非我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總有一天能達到目的的。等到行到水窮處,那時正是我們逍遙自在的坐看雲起時。佛陀與眾弟論道,問弟子:「人的一生究竟有多長?」有位弟子答:「大約五、六十年吧!」釋尊搖了搖頭。「那麼四十年左右。」釋尊仍然是搖頭。另一位弟子又說出了答案:「三十年。或者頂多七、八十年。」各種答案紛紛提出。結果,都被釋尊以搖頭否決。最後有位聰明的弟子反問釋尊:「能不能請您開示,人生究竟有多長?」「人生只在呼吸間。」是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美好的事物不在天涯海角,就在人人的腳底,眼前。誰能抓住這呼吸的瞬間,誰就沒有白來走了這一趟難得的人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