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佛師尊心聲:【為什麼一句話;就難過沮喪,火冒三丈?】

修道最怕什麼?最怕自以為很行,自己很有能力。有句話說:「有才無德,易招魔。」

孔子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意思是說:一個人像周公,那樣好的才能,但是他犯了恃才傲物、心量狹窄、

自私自利的毛病,他還有其它能力才華,也不值得一看。

為什麼呢?因為根本上,這個人已經缺德。培德業,是修道人的第二生命,更是一輩子必須修的功課。

德若不培,難登聖域。
德若不培,隨業沉淪。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屏濟顛慈語:正確轉述仙佛所慈悲的真理正法能得到的五種果報
  為師一再強調,希望徒兒有能力之餘,不斷助印《精撰》、助製法品或天音、
      法音集,或不斷轉述仙佛所慈悲的真理、道理,為什麼為師會一再強調?
      絕對是對徒兒有好處!徒兒如果能持續不斷助印、助製《精撰》、法品、法音集、天音等,
     或是能不斷轉述仙佛所慈悲的真理正法,一定要正確轉述
     ,就能得到以下的五種果報―康壽、富足、端正、尊貴、智慧。
【康壽】
  為什麼助印《精撰》以及《清口之真義》這種袖珍型的口袋書等能得康壽?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修才能過「三關九口」?

在人世間如何修?只要把三項修得圓滿,就能順利通過「三關九口」的考驗。

那三項?⋯⋯

一、於【人道綱常倫理】要做得圓滿

二、於【修辦理念】不能有偏見邪行

三、於【習氣毛病】要修至圓融。

如能把以上三項修得圓滿,成道足足有餘,回天時,就不用經「三關九口」的考驗。

因為我們以上那三項沒修好,所以歸空後,才要到「三関九口」去修煉,這怎麽説呢?請大家看看三官大帝的慈訓,便可知曉。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濟公活佛慈示----心空意靜

心要空,意要靜,不為外物所擾,不為牽掛所動。
所謂----
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

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
不動心可以達到仙佛的境界。不動氣可以達到聖賢的領域。
是故----
多心自增掛慮,疑心自造困擾。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濟公老師送大家的五句話

第一句話:

心若寬容,就不會在人我是非中打轉,對一切事情,都能看得過去,

不會斤斤計較。若是你的心,沒有寬容,就會變得狹窄,對於周遭一切的人事,

沒有愛心、耐心,而且為了一點小事,斤斤計較,常常愛指責別人。

 

第二句話:

修道人要內觀,要常常反省自己,內觀自己,反省自己的行為、心念,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仙佛開示結緣訓文:【 妄念不息;輪迴生死永無止盡!】

劫難,不僅僅是指肉身受劫、受苦、受傷而已。
真正的劫難,乃是累世的輪迴生死。⋯⋯

輪迴生死的業因,是「妄念」的牽引,
故妄念不息,輪迴生死是永無休止。

降伏自己的妄念,常萌覺念,會影響修道的生死關鍵!

每個人累劫,所造的業力,是要誰來還?是要自己。
別人要代替你還,是代替不了,要靠自己行功立德,去還業債。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苦短,何不淡然 】

人生萬千,世事無常。不必糾結過往,亦不用惆悵未來,

僅僅以一顆淡然的心,坦然的面對現在,足矣。

落葉飄零,孤獨了這個秋,卻是為了下一個春的開始;大雁南歸,

惆悵了這片天,卻是為了下一個生命的孕育;草木凋零,

枯萎了這個世界,卻是為了一個新的開始。萬物有因必有果,

何必苦苦追逐苦苦糾纏。駕一葉心中的扁舟⋯⋯

載一顆淡然之心,在波濤駭浪中始航,只要心中有界,何愁彼岸無垠。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若不勇敢,誰替我堅強】

一隻猴子,肚子被樹枝劃傷,流了很多血。

牠每見到一隻猴子就扒開傷口說,你看我的傷口好痛。⋯⋯

每隻看見牠傷口的猴子都安慰牠,並告訴牠不同的治療方法。

牠就繼續給朋友們看傷口聽取意見,後來牠因傷口感染死掉了。

一個老猴子說,牠是自己把自己弄死的。

痛,說一次就痛一次,不如自己默默癒合。

你若不堅強,懦弱給誰看!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屏濟顛 慈語:◎ 七七四十九日對於亡者的意義
為師在此要繼續釐清一個觀念。 在華人的世界當中,一般人歸空之後,
通常會經過喪葬儀式,也就是會有停柩、停棺、停靈,讓人瞻仰、祭拜的儀式之後,
才送火化或送土葬。   
而在佛教的經義當中提到―人死之後的七七四十九日之內,
會依其生前的業緣而決定他之後要投生到六道的哪一處,
或是直接超脫為佛、為神、為天人,佛教經義有這樣的說法。
當然,「七七四十九日」這個數字、這種說法不只佛教才有,在道教也遵循這樣的儀式。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