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後十八代之金線傳遞

嘗思性根命蒂,道有體用,木本同源。無極以生太極,老君分性而化釋迦,即先天大道根也。上天降道,救度眾生,度回原靈,此道必有真源真根,脈脈相傳,而修道者亦必循規蹈矩,有始有終,追隨金線而不斷,倘欲早成佛而生貪品爭果,走入歧途,自斷金線,要成道便難,老祖師說:「金線一斷,保命難」。金線大道,釋迦佛一脈流傳,世世承接其統,代代仔肩其緒耳。夫釋迦訪明師至東梁山,拜見燃燈,講道十三日,語下徹悟,始明萬法歸一,至善之道,遂歸西方興教,始至舍衛國,大開法門,覺悟眾生,闡道說法。首將佛法付囑摩訶迦葉尊者,為第一代祖師,續傳至第二十八代菩提達摩尊者,為西天二十八心印之祖,而後奉西天佛令東來中土,為東方第一代祖師,此謂禪宗來源。

禪宗 初祖為菩提達摩,印度人,於梁武時至中國。達摩傳慧可為二祖,慧可傳僧璨為三祖,道信為四祖,弘忍為五祖,五祖後禪宗分為南北兩派,南頓北漸,北派的宗師為神秀,南派的宗師為慧能,南派禪宗乃為禪宗的正統,即有頓悟成佛之說。所謂漸悟頓悟之分,在於漸悟尚靠積學,用漸修的工夫,累積前代之學,慢慢去領悟;頓悟則一悟即得,不借學而立地成佛。所以慧能教人,不用求淨土,淨土祇在你心中;不用坐禪,見你本性即是禪;不用修功德,見性是功,平等是德。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此禪宗於佛教經典之教以外,另闢了以心傳心,不立文字之法,人人自有佛性,祇須求諸自身,即可悟道成佛,不必向外馳求。而且此種見性悟道的境界,是一種神秘的境界,必須人身親自體驗,非知識之研究可以求得。是心性的講求,不靠寺院,不靠佛像,不靠經典,不靠一切形成儀節,頓悟成佛。正是佛門心法。

 

第一代祖師達摩尊者

第一代祖師達摩姓剎利帝佛,亦作達磨,具名菩提達摩,譯曰覺法或道法。原名菩提多羅,乃胡成古佛化身,十月初五日降生於西域南印度國,秀枝國王第三太子,自幼佛性不昧,不戀王位,看破榮華,從般若多羅尊者修行,尊者要試達摩的智慧,便問他道:「諸物之中,何為最高?」達摩曰:「人我為高。」又問:「諸物之中,何為最大?」達摩曰:「法性為大。」尊者嘆賞,更許他為法器。說他於諸法,已得通量,賜名達摩,意為通大,乃高僧名,禪宗東土之初祖,唐代宗時諡曰圓覺禪師。從此出家,是為印度第二十八代祖師,在印度弘法六十四年,並遵照其師湼槃時的咐囑:「於我滅度後,汝可到東方中土去,以開佛法渡世。」於是東渡,泛海至廣州,時為南北朝時,梁武帝晉通元年﹝西元五二O年﹞九日二十一日。

早於中國戰國時,孟子歸天而大道墜,心法失傳,因中土道統久廢無承繼,派選西方二十八祖菩提尊者,東渡承繼中土道統,傳真空妙用,不用文字渡人立功,只以口傳心印以接原良。欲將大道傳授武帝,因梁武帝自持一切佈施、善事,以為功德無量,惜語不契,亦無意度神光,便隱於河南府,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凡九年,三千功圓八百果滿之日,脫化歸西,圓寂後葬於熊耳山定林寺。後付法及袈裟於慧可﹝神光二祖﹞,將道統傳於神光執掌。

 

第二代祖師神光大師

神光二祖姓姬氏諱神光,號慧可大師,後魏高僧,乃燃燈古佛化身於金陵,洛陽人,因他家祖代,積德累功,所感佛性臨於其家,又因其母感異光而有孕,故取名神光。自幼智慧聰明,佛性不昧,幼通孔老之學,尤精玄理。及長即出家修行,頗通經典,每日在金陵王舍城中,黄花山講經說法,人天百萬聽講,常有天女擁護散花。神光在此講經四十九年,一日偶然見到一位來僧,不免問道,老僧從何而來,祖曰不遠而來。既然不遠,往日未見來此。祖曰不得空閒,一要上山採靈藥,又要下海取寶珍,修造無縫塔一座,只因功果未完成,今日偷閒來此,聽爾慈悲講經文。神光遂將經卷展開,細說經文佛法。祖曰不成佛法,未能了得生死。神光曰雖不能了生死,但能免於輪迴。祖說既有生死即有輪迴,生死未了輪迴怎能脫免,講說何益?不明佛法!神光聽畢大怒,隨執鐵素珠,打落祖師門牙。祖欲退隱不言,又恐後人不能認祖歸根,永墜沉淪苦海,遂分身化十殿閻君,點醒於他,以顯正宗,祖師之真身,神光受點化,悔恨錯失真佛,急速追趕至熊耳山,跪地懺悔,雪積過腰,誤去左膀,真心感動老祖,遂將佛門心印,正法眼藏,至善之道,傳授予他,又將道統傳於神光執掌,繼續金線道統,復又受達摩衣鉢,繼禪宗之法統。遂傳道於金陵,道場宏開,及後壽享一百零七歲,至隋文帝開皇十三年九月初七日滅寂,諡正宗普覺大師。將一脈道統傳授於普庵大師執掌。

 

第三代祖師僧燦大師

僧燦三祖姓余諱普庵,號僧燦,隋朝高僧,鑑智大師,別號南泉,乃靈寶天尊化身,七月二十一日降生於江西省袁州府,宜春縣人氏,自幼好道修行,年四十不言姓氏,常住慈化寺,好讀華嚴經,能知未來之事,人皆稱他為菩薩。

僧燦大師嗣法慧可禪師,繼禪宗之法統,得授心印口訣,為禪宗東土第三祖。後離開宜春縣三十餘里,居住一石洞勤修苦煉,隱於舒州皖公山,著信心銘一卷,後聞母至,即起身恭迎,頭觸洞頂開裂,至今仙跡猶存,及到唐朝大業二年八月二十四日了道,將金線道統傳授於曹洞執掌。唐玄宗諡為鑑智大師。

 

第四代祖師道信禪師

曹洞四祖姓司馬氏諱曹洞,號道信,唐高僧,大醫禪師,乃靈皇尊者化身,五月十四日降生,世居河南懷慶府河內縣人氏,幼慕空宗,宛如夙習,年十四歲,求道於三祖,嗣入僧燦之門,遂紹法統,授以如來正法眼藏,且授偈曰:

花種雖因地 從地種花生

若無人下種 花地盡無生

四祖受道後,攝心不寐,身不倒蓆六十年。後嘗居破頭山,學侶雲集。

後往湖北省黃州府,黃梅縣東禪寺,將金線道脈傳於黃梅祖,弘忍大師執掌。永徽二年示寂,代宗時追諡大醫禪師。

 

第五代祖師弘忍大師

黃梅五祖姓周乃黃梅氏諱弘忍,唐高僧,代宗賜諡大滿禪師,乃靈寶金童化身,八月十五日子時降生,於蘄州黃梅縣,母因食黃梅感而有孕,故取姓黃梅,年方五歲遇四祖道信禪師得心印,授以衣鉢,事母至孝,人皆稱孝僧,隱修黃梅山中東禪寺,遂紹法統。

五祖温養聖胎,遁跡於鄭府房縣,在房山石洞中參禪温養,至脫胎聖化時,鄰莊人見石洞中頂上霞光萬道,瑞氣千層,迨至功果圓滿,於五月十五日滅寂,塔於黃梅之東山,咸享二年將金線道統傳授慧能祖師執掌。

 

第六代祖師慧能禪師

慧能六祖姓盧氏,乃地藏古佛化身,父盧行瑠,母李氏,懷孕六載,生於唐太宗貞觀十二年,戊戌二月初八日子時降生,不食母乳,夜遇神人灌以甘露,其先祖本范陽人氏,客居嶺南新州,三歲喪父,葬於宅畔,老母孤遺守志,撫養成人,後遷南海,居曹溪。

六祖慧能之父,是河北慧范陽郡人,在唐高祖武德年,曾做過官,而後遷居廣東新州,做了百姓,公元六三八年二月初八日生下慧能。二天後來了兩位和尚來到盧府說:「您生下的孩兒與佛有緣,故特來為他取名,不妨用,上慧下能作他得名字,慧是他日可拿佛法慧施眾生,能是表示能弘揚佛法。」說罷不知去向。

家貧砍柴為生,自幼好道,一聞經語便悟本來,矢志訪道,至黃梅東禪寺參謁五祖,祖令隨眾作務,破柴踏碓臼米,受盡勞苦,徹悟本姓,三更入五祖室受法,人皆不知,便傳頓教及衣鉢,承繼道統,為第六代祖,囑言衣為爭端,止汝勿傳。慧能明佛心宗,行解相應,度人無數,堪為楷模,故以大師尊稱。六祖大師所說的法,囑咐其法嗣,法海禪師等抄錄下而成。而且六祖是登上求那跋陀羅三藏所設的法壇,從而講經開法,弘化利生,故名壇經。後將密法傳之白、馬二人,從此釋終儒起道興火宅,和光同塵,勤參菩提道心永證涅妙果。

六祖說法,主要談論禪機,講真啓悟,發人深省,然而無上奧義必須契機,聖意尤其難測,所以要洞明箇中玄奧,求取微妙真理,就要憑個人的成就。大師於唐玄宗先天二年八月初三日三更遷化,異香滿室白虹屬地,林木變白禽獸哀鳴。

大師春秋七十六,年二十四傳衣,三十九祝髮,說法利生三十七載,唐憲宗時賜封大師為大鑑禪師,安奉大師的寶塔賜封「元和靈照寶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