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悟在當下 (1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拜佛,不是彎下身體,而是放下傲慢。
念佛,不是聲音數目,而是清淨心地。
合掌,不是併攏雙手,而是恭敬萬有。
禪定, 不是長坐不起,而是心外無物。
歡喜,不是顏面和樂,而是心境舒展。⋯⋯
清淨,不是摒棄慾望,而是心地無私。
布施,不是毫無保留,而是愛心分享。
信佛,不是學習知識,而是踐行無我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死一件大事,人所難逃,亦人所畏懼,當此科學昌明時代,未嘗能發明替代生死之法,縱然力行眾善,亦是有為之功,與自性本體無關;悠悠忽忽,年混一年,一旦病臥床,魂離魄散,前途茫茫,毫無把柄,所以世上之人,有兩頭糊塗,中間一點明白,究其實也是糊塗,何以故?生不知何來,是生之糊塗;死不知何去,是死之糊塗;中間之明白者,男女長大,知於情愛歡樂,裝飾美麗,事事舖張,數十年間,無有休歇,老病臨身,尚是計劃天長地久之事,似乎是個明白之人,及三寸氣斷,顧不得妻子,帶不得田園,縱有大廈千間,財寶滿室,亦非我有,只得青山一片,黃土一坵,伴豺狼,供螻蟻而已,以前謀為功虧一簣,此乃明白中之糊塗也,若是明白之人,知此是幻,如大甕之中,東奔西撞,而甕外尚有絕大世界,必須立起沖天大志,將此身跳出甕外,永享長春,方是明白有為之人。

◎與諸位前賢大德,共勉之!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法禅心】趙薇:食素,希望这世界不再有災难 問:發現你減肥了,是因為吃素嗎?為什麼想開始吃素呢? 趙薇:主要之前一直在拍戲,比較辛苦。但是和吃素也有關系吧。 從今年(2008)開始,我開始慢慢地吃素,一開始吃「鍋邊素」(「肉邊菜」),也就是只吃配菜(不吃肉)。但是,最近開始吃純素了。 從我在電視上看到地震的畫面那一刻開始,我就發了一個願:我從這一日開始吃純素,希望這個世界不再有災難來臨,希望那些受傷受苦的人們能看到希望。 雖然這只是我自己的事,但是我相信這樣做會有意義:因為,所有的祈福,都是從自己的心靈開始,從約束自身開始。我們應該節制自己過多的欲望,當然也是為了健康,身體和心靈上的。 問:你覺得如何才能修養心靈,保持心理健康呢? 趙薇:很多時候,我們在有形的物質和無形的精神中間,會選前者。我覺得修養心靈就是,你得把自己的心放空,去容納更多無形的東西。我們每一個人生活,就是一個不斷的發現:「這個世界怎麼這樣?」的過程。 有時,人被欺騙,被傷害,於是有些人的心靈裡,那一塊就永恆結疤,封閉,冷硬掉了。 修養心靈,是讓你的心始終很柔軟,保持著最初的激情和敏感。你學會了適當地保護自己。你可以很成熟,但是不世故。 你要始終相信一些東西:相信善良,相信勇敢,相信愛情,相信人世間最初最本質的那些東西。 求健康卻背道而馳——發生在廚房裡的「碎屍案」...... 平時,我們連自己的手指或是身體的某個部分,哪怕有很小的傷口,也會疼痛難忍,又是止血、又是包紮、又是敷藥,甚至還要打防止破傷風的針劑...... 而每天,因為人類的口舌之欲、為了「賺錢」而慘遭宰殺的動物們,不計其數。它們的痛苦,可有人在乎? 當你到菜市場的時候,往往看不到宰殺動物的慘狀、聽不到動物被殺前的慘叫聲、看不到牛羊被殺前哀怨的眼神、看不到牛羊的眼淚......而是直接購買它們已經被「肢解」之後的屍體碎塊。 語言和文字,真是奇妙的東西。換一種表達方法、換個說法,就會對人的心理產生不同的暗示。 比如,上菜市場買豬肉,你肯定不會問商販這豬的「屍體」多少錢一斤,商販也肯定不會說這豬的「屍體」多新鮮、多好,而是說「豬肉」多新鮮、多好。 實際上,豬肉=豬屍體。吃「豬肉」,也就是吃「豬屍體」。 表達方法不同,感覺是不是就截然不同了呢。這就是顛倒,我們常常「自願」活在「顛倒」、「愚癡」之中,「自願」被騙,而不願意、不肯面對真實。 人死了,屍體停放在太平間、停屍房、火葬場,你就不敢去;而動物們的屍體,每天堆放在你家廚房、客廳的冰箱裡,與你家人朝夕相伴,你還每天怡然自得地享受、烹飪,這豈不是顛倒? 無數的人,每天在屠宰場、漁場、魚港碼頭、肉食水產市場、在酒家飯館、在家庭廚房裡......磨刀霍霍,宰殺哀嚎、慘叫、切割動物的屍體,目的是為了準備飯菜。 試想想,這種行為,和謀殺、害他的「碎屍案」有什麼區別? 如此顛倒,還不自知!那麼,平安、吉祥、平和、安寧,又怎麼會降臨到我們身邊呢? 吃素的根本原因,是慈悲、是愛心、是尊重一切生命。 在世界各地,每天,都有人因為慈悲和愛心,不忍吃動物的肉; 每天,都有動物保護組織,呼籲戒殺、食素,喚醒人類的良知,呼喚世界和平...... 轉自佛法無邊
 

【佛法禅心】趙薇:食素,希望这世界不再有災难

問:發現你減肥了,是因為吃素嗎?為什麼想開始吃素呢?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做得要死,就是很賣命做事,這表示「佈施」;

就是拼了最後一口氣也在所不惜,這要非常「精進」;

結果又被人嫌, 這就是修「忍辱」;

人家開口嫌,我們心沒有動、難過,這是修「禪定」;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念心清淨】

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
一花一淨土,一土一如來。⋯⋯

人常常處於逆境,但是在逆境中還能對佛菩薩產生信心很重要,在這樣的環境下才會消業。

「學習寬恕別人的過犯,不要把它當寶一樣的記在心上,扛在肩上,時間久了,任誰也受不了…」。所謂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別心、是非心、得失心、執著心。真正的看破、放下,是說不管別人如何對待你,都要保持慈悲,不管他們做什麼,都要當它是一場夢,是在演戲,心水永無波,與自性清淨心相應,
修行的關鍵就是在夢中仍保持積極的願力,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修行的重點,要能包容別人的缺點,才能領導眾生,了解自己的缺點,才是真正的修道。用平常心來生活,用慚愧心來待人,用無著心來處事,用菩提心契佛心。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苟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勇於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什麼是慈悲?就是只做善事。讓自己做盡一切善事就是「自度」;感召眾生作盡一切善事就是「度人」。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業力與願力

佛陀十大弟子「說法第一」的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曾向佛請願,希望到邊地──輸盧那國弘揚佛法。

佛陀告訴他,邊地之人未受教化,性情凶暴,到那裏傳法可能遭遇許多困難、危險,「他們可能會對你破口大罵、用言語羞辱你。」
⋯⋯
富樓那尊者稟告佛陀,正因為這樣,更要趕快將佛法帶去,引導他們正確的人生方向,「如果他們罵我,我要感恩他們沒有打我。」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緣」與「命」的人生

您相信緣分嗎?你想過,為何同個父母所生,人生際遇卻差別那麼大呢?

其實,這便是「命運」。命運,是習慣的累積、是業力的牽引;

有前世帶來的,叫「稟性」,有今世學習的,叫「習性」。

稟性關乎「命」,習性關乎「運」。能化秉性、去習性,

跳脫命運的束縛,這便是「解脫」;

不能化稟性、去習性,被命運牽著走,且延續到下一世,就叫做「輪迴」。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時一絲不掛! 去時一縷輕煙;世事無常! 活在當下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字怎麼寫,『人』字只有兩筆,一撇一捺,卻不好寫。從書法角度講,字的筆畫越少,想寫好越不易;從社會學角度講,『人』字這兩筆,內涵豐富,哲理深邃,想寫好更難。

 

這兩筆有一筆沒有寫好,便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完整的人生。

 

一筆寫出生時那哇哇哭聲,一筆寫臨終時那欣慰的笑容

人生在人世不過短短幾十年。生時,自我的哭聲是向他人證明了我們生的艱辛,他人的笑是迎接我們生命的到來。死時,自我的笑是表白了平生了無憾事。他人的哭, 說明我們一生為他人奉獻過、付出過,從而贏得了他人的不捨。一筆寫成長,一筆寫衰老。

 

人生就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包括思想和身體。新的不斷滋生,舊的不斷淘汰。人只有不斷接受,吸納新生事物,才能推陳出新,健康成長。一筆寫前進,一筆寫後退。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務為何不能宏展?

活佛恩師慈悲:「辦道要有什麼條件呢?一合作、二開創、三培育、四關愛、五守成、六整齊、七團結、八專心、九精神、十信心。」又云:「『共識』就是一種藝術,徒兒如果想擁有藝術的細胞,就要給自己機會。就從現在開始--肯定自己、培養藝術的心。要能與身旁的人、事、物和睦相處,容納每一個人對你的意見,如此,是不是就沒有爭吵?沒有爭吵,自然就會顯現和諧之氣。」淨名經云:「直心即道場。」那個不思善、不思惡的清靜直心,有了這個直心,才能顯現和諧之氣。 道務之所以會萎縮、散漫,絕對是道場上某些人的「直心」出了問題、和諧之氣被破壞了,以人心替代天心,以人意替代天意,忘了自我反省,忘了修辦道某些很重要的要素……,渾然忘了「道」是老天在掌權,而不是人能掌權的。以下歸納了幾點道務不能宏展的因素,以為省思:

一、 佛規鬆散 ⋯⋯

佛規禮節,包括應對進退、承上啟下、尊師重道、三清四正等,都是維繫道場和諧、進步的規則;一個佛規禮節守得好的道場,其上下的協調性、配合度較高,整體的觀念、心性、行為亦較整齊,那是因為他們願意放下自我、以道為尊。反之,一旦佛規禮節疏失了,任你再努力開創道務、成全道親,也是空有其表,顯不出道的精神與內涵。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千世界,相遇就是緣。
每個人都會遇見不同的事,也會遇見各種不同的人……
人與人的相遇,似乎是冥冥之中註定。
一切好像自有天意。
緣深緣淺都要珍惜.擁有過就是莫大的幸福。⋯⋯
相遇過就是無限的溫暖。

無論在哪裡遇見,只要遇見就是一種緣分。
哪怕只是擦肩而過,也是一種難得的相遇。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世間為了甚麼?

勸化世人!這是我們的使命!不是要來世間吃喝玩樂,生幾個孩子,蓋幾棟房子,賺幾個錢的,是要來整理世間,渡化蒼生,做有意義的事情,不要迷失了自己

觀音菩薩、釋迦牟尼佛,都是由人修成佛的,他們也是吃苦、修道、悟道才成佛,人道做的圓滿,天道自然成,人道是什麼?人的道,人的路,人應該做的事。⋯⋯

我們活在人世間,留在這個世界上,是否值得,就看如何以有限的光景年歲,創造不朽的事物來,留給後世的人值得觀摩、學習的,那活在這世界上才有用。

把自己看成是個藝術家,是個雕塑家,所以必須把一生最光芒的顯現給大家,顯現給後世的人,覺得是一個值得學習的人,是一個完美的雕塑物,須留下來給大家崇仰,縱然是一個有缺陷的人,你還有你最缺陷的美,

一個懂得照像的藝術家,他看的地方,就是他覺得值得看的,他用他專業的眼光,要把最美的角度留下來,他才會去注意它,

聖人為什麼值得人家去推崇他,去尊敬他呢?因為他把世界上最美的雕塑下來,留下來給我們看。

自己既然有那麼好的照像機,也是一個藝術家,一個攝影師,要以一個藝術家的眼光來看,這樣才會覺得世事都完美,大家都是好人。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剛經的研究發現 ~ 愿力

當佛法自印度傳入中國的時候,翻譯經典的大德們,對選擇字眼是煞費苦心。「願」與「欲」在中國文字中原是相通的。

《辭海》中的註解,即是「願者欲也」。

⋯⋯

《金剛經》開宗明義,對須菩提所問的問題:如是我聞。佛在經中兩次說明,要想學佛的,就得發大願。【第三品】佛告須菩提。……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第十七品】…佛告須菩提…我應滅度一切眾生…。

第一:虔誠的願,可以感應很快,不必等到滿願。
第二:願要發得大,愈大則感應也愈快愈大。

關於第一點,以《了凡四訓》例子來說明

《了凡四訓》這本書, 袁了凡 先生是中國明朝人,做過相當大的官,這本《了凡四訓》原是他將自己的經驗和心得,彙集起來,分為四類教訓,寫給他兒子的。可是這本書的內容,極合做人的實用,所以數百年來,流傳極廣。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慧律法師開示:
有一次一位居士跑來找我說:
「有一位留美博士的父親往生了,希望師父能為他加持。」
於是,我去了。這位博士.只在那兒哭號著.又燒了許多冥紙,
一片煙霧瀰漫,我告訴他們:
「冥紙不要燒了,不要哭了,讓我說幾句話。」⋯⋯

我說:「你不是留美博士嗎?讀了那麼多書,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陽修士的精神:

不怕做、不怕苦、不怕勞
報導: 道務中心 更新日期: 8/29/2012 ⋯⋯

修道修什麼?要修心呀!你們皆是未來的菩薩仙佛,所以說你現在不修,就成不了佛。什麼事情都是要把握機會,當下就是你,不要喪失掉這個機會,就如同你們現在能夠得到這個大道,在這道場學修講辦,所學的是聖賢之理,修是修心性之理,而你該想、該做、該言、該說的,皆應該用心去想、用心去做、用心去推。任何事情,要反觀諸己,也要看看別人。 

人生成功沒有什麼條件,只是在於把握當下,即可成功!同樣道理,修道這條路只在於徒兒們行與不行罷了,為與不為在於你的心怎麼想,所以在新的一年裏頭,應給自己訂一個新的希望跟方向!希望不是別人給我們的,而是我們自己要給自己的,同樣人生的路是靠你自己走出來的,不是別人替你舖排安排好的。  

 徒兒!想想看,你多大年歲了,你用過心耕耘過你每個日子嗎?如果沒有,這應該是反省的機會,我們不曉得未來的日子如何,我們明天的日子是如何,但是最起碼我們可以把握今天,過去的已成過去,去年的日子你能夠再追回來嗎?(追不回來),那麼你該怎麼做呢?把握當下、把握今年、把握時時、把握刻刻、把握分分秒秒。修道在於你的心,你的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修道修你的量,你的度量有多大,那麼你的福就會有多大!  

 徒兒呀!化妝美不美?(美)修道學會卸妝,把那層假膜給卸掉,卸妝回歸自己找到根本;找到根本就是面對你的本心,你的本心是如何?就看你自己怎麼修。只要在這條金線上的你可不要給迷路了,記得捉緊這條金線,把握住你的方向,自己掌握。   希望每個徒兒能夠好好的整理這條路,人要往前看,不要總是停留在過去,反正你的心好好的走,好好的付出,上天絕對不會虧待你的。   你只要真正的明理,你就能夠見性,只怕還沒有明理,卻讓自己的心給昧住了,把自己修道的路給障礙住了。在新年裡頭,給自己一個新的期許,這條修道的路你要怎麼做?你要怎麼走?要怎麼樣改變自己,改變過去不圓滿的你?  

 徒兒!修道容易不容易?看你的心在哪裡,你的心覺得容易就容易,心難,樣樣都艱難啊!有人覺得改脾氣、去毛病很容易,那麼你就很容易放下;你覺得很困難,因為你的脾氣放不下,你的面子拉不下,你的個性使然,對人家還是那個態度。徒兒,你一年復一年,你始終沒有改,那麼未來怎麼辦啊!   修道要有始有終,今天是開始、明天就是結束嗎?(不是)修道終點站在哪裡?修道沒有終點,只要我們還有一口氣存在,那麼就得要繼續修、繼續辦、繼續走!好好的修,好好的辦,不要忘記為師時時刻刻都在思徒兒!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魚在水中不知水,人在凡塵不識凡。

電視的啟動,是因為電的投入,
電雖然看不到,但我們都知道它的存在,
也很清楚它才是主角;
人的出生是因為靈性投入身體,
身體只是靈性的載具,
但我們卻只重視遲早會被淘汰的載具,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經說:「世人無知生死,肉眼無知罪福。」

人的大病是對生死的無知,
人的大患是對罪福的難辨,
以感官為導引的人生,
在消福增罪中逐步邁向墜淵之途,
酒肆狂歡、大口吃肉、縱情恣欲……
此刻認為爽快、享受的事,
往往是將自己推落懸崖的罪魁,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苦集滅道、是佛陀初轉法輪時所開示的道理,又稱四聖諦

苦諦』指意苦、身苦、來世苦。所謂意苦就是貪瞋痴煩惱苦,身苦則是病老死苦,

而後世苦即三惡道報苦(畜生、餓鬼、地獄)。意苦、身苦乃累世業力所致,或是說前人所造而現世人接承。公平嗎?很公平!因為前人與現世人除了軀體不同外,其他無什差別,現世人造業所成就的苦習,將又感召入某一後世眾生,而繼續苦下去,這個道理就叫因果循環,或俗稱輪迴轉世。

』是指讓前世業因能與後世業報相續的力量。為什麼前世造業能感召入後世業報之中呢?誰有這個力量呢?答案很簡單!就是每個現世人他自己。現世不治貪瞋痴,隨意造業,煩惱不斷,那這個苦習氣就得以相續,而且愈滾愈大,生生世世流傳下去!所以『苦集』兩字,正好說明了因果循環相續的現象。倘若能使這個苦習不得相續,則當下從六道中得到解脫自在,然而如何使這個苦習不得相續呢?這就要靠『滅道』。

『滅』乃指涅槃,所謂涅槃,並非死掉的意思,這是對治苦集的辦法。滅什麼呢?滅貪瞋痴煩惱。如果對自己在貪瞋痴煩惱都習以為常的人,當然是苦集苦集苦的不停流轉下去,當一個人對自己的貪瞋痴煩惱有覺知時,同一時間滅的作用就被啟動,而且隨著覺知的時間越快,而使滅的作用越強,有一天達到不知不覺的不再貪瞋痴煩惱,那種境界就稱為涅槃。如何達到這種境界呢?有許許多多的方法,這些方法統稱為『』。有人用念佛來滅貪瞋痴煩惱、有人用參禪來滅貪瞋痴煩惱、有人用無所為布施來滅貪瞋痴煩惱、有人用持咒(如大悲咒、六字大明咒、心經等等)來滅貪瞋痴煩惱、…。由此可知,所有的道都是用來淨化自己的念頭或習氣的方法,所以道是來自本心的自我觀照,藉由時時的觀照,使自我透通清淨,這種境界即無我或稱為見性或稱為自性實相或稱為涅槃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
如同進魔道

⋯⋯

現在許多人喜歡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濟公和尚的這句話,往往被他們拿來當擋箭牌,成為可以肆意吃肉喝酒的“鐵證”。實際上世人僅知有前兩句,卻不知濟公還有後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從而以訛傳訛,誤導了無量迷茫眾生。

其實,濟公的高深境界,絕非凡夫俗子所能想象。比如,沈員外派家僕給濟公送兩只熟鴿子和一壺酒,僕人路上偷吃一只翅膀,偷喝了幾口酒,以為能瞞天過海,神仙也難知。結果濟公指了出來,僕人不承認,於是濟公到階前吐出兩只鴿子,其中一只少一個翅膀……這種特別神奇的境界,世人完全望塵莫及,故不可亂學表面行為。印光大師在《文鈔》中,關於這方面也有諸多教言 ,勸誡後學者萬萬不可隨學,以免自欺欺人。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其實也是有來歷的:明末的破山禅師,於戰亂年間,在夔東十三家之一的李立陽營中度日。因李立陽嗜殺成性,為了救度一方生靈,禅師要求他戒除不必要的殺業。李立陽見禅師嚴持戒律,不食酒肉,就對他說:“你只要吃肉,我就不殺人了。”禅師馬上與李立陽訂約,不惜大開酒肉之戒,使許多人得以活下來,一時傳為美談。

此外,明朝還有另一位和尚,也是為了救逃到寺廟裡的難民,在山賊面前吃肉喝酒。當時,山賊說只要他吃了手中的酒肉,就可以放過那些人。於是他氣定神閒地端起酒杯,說:“我以酒代茶。”說完一飲而盡。接著拿起肉說:“我以肉作菜,請!”吃後面不改色,坦然自若。山賊見了為之一驚,鑒於有言在先,只好放了所有的人。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03051_634559076616934_1455937817_n  
 
頂撞媽媽的條件

做媽媽的總是嘮叨,有一次已經高中的兒子不耐煩的頂撞了母親,母親氣得半死。

一天,做父親的便約兒子一起出門散步。兩人走了好久,父親一路上不發一語,兒子納悶。⋯⋯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