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聖哲行誼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濟公老師的法相】

我手中輕搖著蒲扇,美酒一壺,口中栽灌,一副行腳羅漢

模樣,世人幾個能學我這般自在?

美酒無味,扇風不涼,到底在變什麼把戲?

有人曰:「我愛食狗肉、好飲酒,瘋瘋癲癲。」

以為我不正經,其實他們看錯了!

世間有食肉和尚,天上絕無飲酒羅漢。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1 ) 慈悲心:“慈”是施惠與樂,把愛心奉獻給別人。“悲”是憐憫拔苦,幫助他人脫離苦難。

( 2 ) 喜捨心:歡喜心佈施,無相付出,結善緣,善心悲懷,人我一體。

( 3 ) 歡顏心:微笑柔和,熱心親切,真誠面對,做到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 4 ) 包容心:逆境、不順、對立、分別、計較、仇怒發生時,要能低心包容,轉念了卻之。

( 5 ) 放下心:三寶修持,正氣凜然,邪念不生,放下執著,捨掉無明,謙卑精進,智慧解脫。

( 6 ) 渡化心:慈心悲願,廣渡有緣,同登法船,化娑婆世界為人間淨土。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月慧菩薩                      ──摘自《懷念師恩母德》

師母乃月慧菩薩降世,即佛經中所說之末法世降世之月光菩薩。

師母姓孫名素貞,乃山東單縣人,生於民前十七年(西元一八九五 年)民國十九年萃 命與師尊在山東共領天命,輔佐道務。與師尊共 同肩負普渡收圓之職,為一貫道後東方第十八代祖,白陽二祖。

民國三十六年中秋,師尊溘然歸天,天命移轉至師母身上,由師母 繼承普渡收圓重責。三十八年大陸淪陷,師母曾至香港,三十九年又因掛念徒兒,再度返回大陸欲與徒兒共存亡。後因共黨騷授不斷,前賢力求師母,才輾轉經澳門、香港來台。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堂的護法神「鎮殿元帥」,「鎮殿元帥」的名字叫張茂猛,也就是我們的 悟禪 師兄。宋朝時冒充濟公,扶弱濟貧,蒙受濟公活佛收為弟子,白陽時期出世為師尊之子,成道後老敕封為「鎮殿元帥」。

接下來後學再來介紹我們佛堂的另一位護法神「鎮殿將軍」,「鎮殿將軍」也就是我們的 茂田 師兄,張茂田。他更是天佛院主管,主掌懺悔的監判,由於祂鎮守理天無極宮,又職掌三天考試院長,所以又簡稱「三天主考、監班院長、院長大人」。我們的在世間的考績都是院長大人在考核的.

教化菩薩:即雲遊姑娘,是雲字班第一位超拔的坤道氣天仙。受師尊點化, 上天 老母娘 慈悲 敕封 為「教化菩薩」。菩薩的生平介紹有一說是:

⋯⋯

菩薩十七歲時,因長得非常漂亮,全村少年競相提親,但都被拒絕,據 師母說教化菩薩一生未嫁,她常說我嫁給了道。菩薩在一次傷寒中,歸空而去。教化菩薩慈悲每次臨壇批訓皆自己謙稱是我們的師姐。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國三十六年的秋天,月兒似乎份外的皎潔明亮,
師尊揮別了峨順 山,來到四川的王家塘。

⋯⋯

當時師尊前腳踏入王家塘花園時,幽靜的園中 ,
發出了噫嗦之聲,原來一顆長得很奇怪的花果
突然落下,掉落在深秋 的落葉上。

師尊看到這顆怪果:心中若有所失,惆悵憂傷,
忍不住掩面涕泣。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粒仙丹

 

林教授

楊永江前人,出生於江蘇省海門縣,自幼喪父,由寡母養育成人。楊前人生性慈善,智慧超人,受過高等教育。大學畢業以後,回到家鄉服務,擔任中學教職。民國三十一年間,楊永江不幸得了難治的三期肺病(肺結核)。母親救子心切,對他說:「你不如求道請仙佛慈悲,有拜總是有保佑嘛!」讓原本不信神的他,求了道。在一次的法會中,楊母帶著楊永江去,正好仙佛臨壇開沙。楊一看就笑著說:「用乩筆,有什麼稀奇? 我也會啊!」還主動向前人提出說:「可不可以讓我試試看?」前人笑一笑說:「你要試就讓你試試看!」沒想到楊永江將乩筆一拿在手上,就動也不動,任他使盡力氣,就是不動,令在場的人看了都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

 

楊老太太知道是仙佛在責罰他,趕緊跪下來叩求說:「因為小兒比較不懂事,冒犯了仙佛,請仙佛慈悲恕罪」前人此時就問楊永江曰:「怎麼樣?你相不相信?」楊說:「我相信,只要能放我下來,我願意在道場為道奔跑,代天宣化」一講完,手就鬆開了。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國三十六年的秋天,月兒似乎份外的皎潔明亮,師尊揮別了峨順 山,來到四川的王家塘。當時師尊前腳踏入王家塘花園時,幽靜的園中 ,發出了噫嗦之聲,原來一顆長得很奇怪的花果突然落下,掉落在深秋 的落葉上。

師尊看到這顆怪果:心中若有所失,惆悵憂傷,忍不住掩面涕泣。 他長嘆了一聲:「我道窮矣!」那是八月九日,令人感傷的一天,從此 師尊病情一日日加重。師尊喝咐前賢們邀集弟子及地方名士,於中秋當 日午餐。

眼看著中秋一日日近了,舉目望著一日日渾圓成熟的月亮,師尊逐 漸了悟為何當初老中執意要讓他與師母共領天命了。他應化的肉身並非 長住不死之身,而且天數早已決定,那滿月溫柔的光芒,正如師母莊嚴 如滿月的面容啊!

⋯⋯

師尊不禁潸潸地落下了淚,累劫以來他無數次化身渡眾生,生死對 他而言本無望礙,他不捨的是苦難中國尚有那麼多眾生尚未得道,這是 他第一次有普渡眾生的機緣,多麼希望能多引領一些眾生登上法船,他 那一向神光奪目的眼睛屢屢因盈滿了淚水而迷茫不已。

中秋終於到了,天道弟于與當地士紳都齊聚一堂,當餐畢時,師尊 語重心長地說:「今日會晤意義深長,昔日孔明扶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師尊說到此,胸臆中充塞著無比的蒼涼而泣不成聲無法績言。眾人 雖然不明白師尊的感泣,但也都感染到師尊的悲傷而熱淚盈眼。

送大家出門時,師尊戀戀不捨地,最後一次用悲憫的眼光凝視弟子 們說:「後會有期!」沒有人明白師尊為何說這句話。眾人均散去後, 師尊便感到非常不適,弟子們急忙扶師尊入房休息。

明月己悄悄升起,中秋的月份外明亮,溫暖的光芒傾瀉在大地,鋪 成一片銀色的亮燦。而在寧靜的夜空中,一顆流星劃過長空想落在不知 名處。「時機已成熟了!該是月光普照大地的時候了!」師尊的面容由 悲傷轉為安祥平靜,而脈膊卻越來越微弱。

師母慟哭失聲,再度跪在佛前焚香請禱: 「伏求 老中慈悲,不肖兒願代師死,盡將壽數全贈予老師,愚兒 無才無德,三曹大事,責難勝任,懇 中慈憫,成全愚兒,使老師能完 成大任。」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文轉寄

 

相片: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地用功夫; 若要紙上談人我,筆影蘸乾洞庭湖。 ~ 古德 達摩祖師當初從西天印度到中國來,是帶著心靈的禪道來的,沒有語言文字,所以說「達摩西來一字無」。 「全憑心地用功夫」,達摩傳禪,不在文字語言上賣弄,全憑內心深思體會。我們要能在心地上收穫佛法,不是口說指畫就可以的,也不是禮佛合十做樣子就行了,要時常在內心觀照自己是否有慈悲?有忍耐?有智慧?有佛法?你「若要紙上談人我」,拘泥於文字語言上的辯解,就走入歧途了。語言文字只是一種表達的工具,只是一道橋樑,而不是真理,不是法。如同畫餅不能充饑,盡得文字語言義諦而不能在心理行為上印證的人,不是真正的禪者。 「筆影蘸乾洞庭湖」,過去有一個國王貼出告示:假如有人能不眠不休彈三天三夜的琴,國王願獎賞十二條牛。消息傳開後,全國音樂家都前來應徵,其中有一個音樂家歌聲好,琴法妙,為了想得到十二條牛,非常賣力地拚命彈奏。三天三夜過去了、國王並未依約把牛賞賜給他,音樂家很不高興地問國王:「為什麼不實現告示上的諾言?」國王冷冷地回答:「你為了得到牛,聲嘶力竭地彈唱,只不過給人一種空歡喜;我沒有依諾言賞賜十二條牛,也是給你空歡喜,彼此誰也不虧欠誰,誰也沒有占誰的便宜呀!」 學禪的人,內心要慈悲喜捨,能透出祖師西來意,才進入禪海遨遊。語言文字上的空歡喜不過是海市蜃樓,不是真正的究竟。

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地用功夫;
若要紙上談人我,筆影蘸乾洞庭湖。
~ 古德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慈菩薩 李鈺銘前人德範

  

李前人,諱鈺銘,天津市人,民國元年(一九一二) 九月十日 生,成道於 民國七十二年三月初九 日,享壽七十二歲。

前人幼承家訓,為人忠厚耿直,克盡子女孝道。十七歲于歸劉府,子女不幸夭折,良人亦不久謝世,慘遭人倫巨變,孤寡一人,命運最苦;然能逆來順受,立志守節。其後佛緣成熟,於二十八年六月五日經 謝老 太太渡化求道,從此聞道不捨,常去佛堂研究道理;明理後,人生看淡,道心益堅,對個人命途乖舛及眼前的艱苦遭遇,也就處之泰然了。

民國三十六年,前人奉前賢之命,隨同劉振魁前人、郝金瀛前人,從天津到台灣開荒辦道。經歷言語不通、習俗不同、舉目無親之苦,道務的開展因而困難重重;到了三十八年,大陸變色,財源斷絕,來台開荒的二十幾位前賢,生活頓時陷於絕境。不得已之下,老前人在東門市場經營同德商行,維持大家的生計。三十八年這一年,前人隨駕劉前人開荒台南。光復初期的台灣,治安吃緊,誤會天道是不法組織,治安當局把劉前人(大德真君)、祁前人(至德大帝)、李前人、 張老 先生、于峻德五人叫去派出所,轉送總局押十一天,又由刑事人員用兩條麻繩綁著五人坐火車押送台北。先到五分局,再送警務處、刑警大隊、警備司令部,最後送到遊民收容所,前後歷經三個多月,是為百日牢災。

百日災難,前人大病一場,癒後就在同德商行服務,燒飯打雜近二十年。後來受命主持台北道務,誠心感天,道親日眾,佛堂日多,遍及桃園、台中、高雄;繼有 簡金水老 先生獻地,於民國六十六年,在三峽建立了靈隱寺。六十九年,開荒東南亞,從此國內國外操勞奔走,大小法會必戰兢坐鎮,絲毫不露倦容。

前人為道積勞,晚年罹患肝疾,前後住院六次,依然念念不忘道務。有一次,三峽靈隱寺開三天法會,老人家抱病來主班,又慈悲講述「孝道」,下課休息時又吐血,急壞大家要送她老下山就醫,老人家不願去,就說:「這裏開法會,仙佛都在場鑑班,後學一個也沒走,我怎麼可以半途而廢呢?」當時官考厲害,老人家想了想又說:「人不在此,更操心、更煩惱。」總要親眼看到眾生都平安回家了才安心。前人曾有幾次昏迷不醒,送醫院急救,在病床上依然喊著:「求道人來了沒有?表文寫好了沒有?我們辦道了!」「機票買好了,我們一起到國外去開法會、辦道。」這「一點心」在死生困迫之際,仍然不變。

在修道辦道上,前人時常這麼教誨:「修道人必須清清白白、腳踏實地,不可有茍且偷安、沽名釣譽的想法,更不可有拿人錢財往自己臉上貼金的行為。」其實前人的身教比言教的力量,更多更大更實際。  在尊師重道、承上啟下方面,前人更是一絲不茍。有一回,後學訂購轎車要給老人家代步,老人家卻大發脾氣不接受,還很難過的說:「老前人沒有同意,不可以這樣做的;你們這樣做會陷我於不仁不義,被老前人知道我沒有捨己愛眾,亂花眾生的血汗錢。如果把老前人氣病了,該怎麼辦呢?更何況你們大家賺錢都不容易。」大家只好把車子退還了。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光潘華齡道長行誼 感懷潘公道長德澤

 
 

    

寶光潘華齡道長行誼  感懷潘公道長德澤

 

潘華齡道長從上海寶光壇親攜來台開荒的五十二組佛燈之一咸信是島內孤品,彌足珍貴  傳 燈啟慧,性理真傳佛燈,無論在佛門或一貫道,其深蘊奧義,殊勝無比。

東儒寶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